西盟用小产业撬动大扶贫-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资讯 >> 市政府信息 >> 正文

        西盟用小产业撬动大扶贫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7日 00:00:00    来源: 普洱日报     编辑:     阅读次数:

        普洱日报讯  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把“扶贫车间”建到村头,将有劳动力但无法通过自身发展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吸纳入“扶贫车间“,通过以企业(养殖大户)+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协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让贫困户进车间,脱贫户出车间。

        为让“扶贫车间”出效益,在挂包单位巧搭“鹊桥”下,勐梭镇引入云南丁氏蜂蜜集团,布局2000群中华蜂,打造中华蜂繁育养殖基地。发展中,通过劳务合作,安排临时工80余次,直接获得8000元经济收入;安排10户具有强烈发展意愿、良好培养潜质的贫困户成为企业固定工人,每月领取2600元工资,每人每年可实现31200元的稳定收入。通过生产合作,贫困群众将村集体土地、门前屋后的土地提供给企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实现共同生产。企业还对务工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贫困群众找到发展路子、掌握养蜂技能。政府还通过资金合作,注资56.32万元,为农户购买蜂箱等生产资料,交由企业托管3年,并在3年内按照注资的50%、25%、25%兑现红利到合作社,由合作社根据贫困户贫困程度进行2次分配,增强贫困户抗风险能力,提高贫困户养蜂技术水平。

        “扶贫车间”将企业搬到群众家门口,即解决了村民外出务工成本高、务工环境差的问题,还安排无法脱贫的9户贫困户通过务工实现增收。村民二妹从待业在家,没有稳定收入,到通过务工获得稳定收入、掌握养蜂技术,正是“扶贫车间”助力贫困群众脱贫的一个缩影。如今,二妹在自身养蜂技术提高之余,还带领村民共同养蜂致富,并到其他乡(镇)传授养蜂技术,她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西盟勐梭镇富母乃村民小组)

        编  后

        西盟“扶贫车间”的建立,使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按照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行更精准的统筹,使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获得壮大,使贫困户组织化程度获得提升,对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有积极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