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助力脱贫攻坚文化惠民温暖人心-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资讯 >> 市政府信息 >> 正文

        文艺助力脱贫攻坚文化惠民温暖人心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2日 00:00:00    来源: 普洱日报     编辑:     阅读次数: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田芳)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来,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短板,结合部门特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联(社科联)进一步探索文化帮贫模式,利用文艺特殊的表现形式,积极发挥文艺家协会、社会科学协会(学会)这支主力军的作用,借力文化润物化人的特殊力量助推脱贫攻坚,把文化种在群众心中。

        ——借助《澜沧江》文艺阵地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澜沧江》是澜沧县文联主办的一本综合性文艺季刊,“她”不仅培育了一批地方文学创作人才,壮大了一支地方文艺创作队伍,还支撑起了一群地方文学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一个地方茶余饭后的业余文化生活。一本小小的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却承载着非一般的力量和重任。

        为了更全面、更直观地宣传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成就和先进典型等。据了解,2016年最后一期,通过举办脱贫攻坚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市、县部分作家,文学爱好者及摄影家深入脱贫一线采风,《澜沧江—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专刊于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之后,每一期《澜沧江》都开设《脱贫在线》栏目,以小说、散文、诗歌、山歌及图片等形式再现全县脱贫攻坚喜人、感人场面。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澜沧江》共选登不同题材有关脱贫攻坚方面的文学作品100余篇,摄影作品近100幅,不仅让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多了一个宣传渠道,也成为县委、县政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份存史参考资料之一。

        如今翻开《澜沧江》,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各挂钩帮扶单位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的感人事迹,脱贫攻坚的指标要求、惠农政策等,都通过文艺的表现形式得以呈现。特别是山歌唱脱贫,更是以其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正如一位读者所言:“山歌唱脱贫,好啊!学会了歌,又懂得了政策,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用好文艺协会队伍将文化种在群众心中

        1月的乡村,年味渐浓,在澜沧县发展河乡政府的操场上传来了阵阵欢笑声和掌声。

        天空虽然飘着小雨,但是观众的热情不减,大家仍然津津有味地观看着由澜沧县文联组织开展的以“自强 诚信 感恩”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台上,小品、歌曲、舞蹈等形式多样的节目竞相上演,期间还穿插脱贫攻坚政策解读、普法宣传、家风家教等,让大家就着欢笑中学到知识。

        澜沧县是云南省首批确定的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也是25个边境县之一,全县经济建设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境内生活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3个“直过民族”,“直过民族”人口达22.88万人,这样的情况更是加剧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除了基础设施的薄弱外,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也成了阻碍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克服“等、靠、要”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愿脱贫、敢脱贫、能脱贫、会脱贫”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2017年以来,县文联(社科联)结合部门职能和特点,尽己所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文化帮扶活动,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尤其是近年来县文联每年春节前夕组织的“文艺走基层欢乐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县文联(社科联)积极组织开展“送文化”活动,让文化热在基层、亮在基层。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及“文化走基层·欢乐进万家”活动,近3年来,县文联(社科联)积极组织各文艺家协会走进基层与人民群众开展联谊活动;开展免费写送春联近万幅;举办主题展览、展出文艺作品;2018年,还积极协调上海华侨摄影协会,联合普洱市文联走进富东乡南滇村小和邦崴村小校园,以举办摄影作品展、捐赠图书和书包文具及采风等形式,开展“文化进校园”爱心捐赠助力精准脱贫暨采风活动。

        县文联还充分利用文艺家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与基层开展共建共享活动,主动承担对农村文艺队和民间艺人的辅导培训的同时,还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系列活动。此外,把创作培训从城市移到乡村,与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局联合举办了2018年绝版木刻暨农民画培训班1期30人,为农民朋友搭建起文化脱贫的新平台。

        贫困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通过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文化帮扶活动,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激发了其发展产业和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初步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