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资讯 >> 市政府信息 >> 正文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05日 00:00:00    来源: 普洱日报     编辑:     阅读次数:

        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措施有力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强化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做到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时限“五落实”,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夯实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基础,稳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措施之一

        做好城乡“四治”工作

        治理市容环境乱象。针对重点路段和区域进行整治。今年1月,共整治占道经营3982件、乱摆乱放5841件、乱贴乱画33591件、乱吐乱扔40246件、乱排乱倒763件、乱搭乱建1492件。

        治理重点区域脏迹。全面开展车站、广场公园、公共厕所、饮食摊点、集贸市场、街巷院落、河道沟渠、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创造干净卫生整洁的城市环境。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平均日处理垃圾量80吨、日处理污水量7500立方米。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县城主城区主要交通道路交叉口均已设置交通线路信号指示灯,重要市政道路设置隔离栏分离,并对占道停车等违章行为进行治理。

        措施之二

        做好城市“三改”“两违”工作

        把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2018年至2020年完成600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

        严格按照《澜沧县城乡违法违规建筑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澜沧县存量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办法》开展工作,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蔓延势头。截至1月31日,澜沧共上报市级“两违”存量为625户,面积17.03万平方米;新增存量为174户,面积10.93万平方米。共拆除“两违”建筑100户,面积10.1万平方米。

        措施之三

        做好城市“绿化村庄”七改“工作

        注重日常绿化管理,加快道路景观绿化步伐,加强沿河、沿路绿化和街头绿化建设,推广立体绿化,提升绿化品质和景观水平。2017年至2019年计划提升南朗河西岸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水景观面积2.33万平方米。

        改造农村道路。2017年上级下达澜沧通村硬化项目13个,总里程234.5公里(实际实施里程236.1公里)。截至1月31日,已完成115公里,其中:已完成项目3个(阿里村、哈卜吗村、永广村),共41.02公里,在建项目10个,已完成73.98公里。改造农村危房。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工“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12000户(含2016年提前实施4类),开工率100%,竣工5517户,竣工率46%,入住4605户,入住率38%。改造农村饮水。2017年,澜沧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01件,解决了511个村组24579户99696人的饮水安全提升问题,农村人饮集中供水率达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水质达标率为80%以上,供水保障率达90%。截至1月31日,已完成30个项目点建设,正在实施65个项目点。改造农村用电。2016年第二批中央农网综合进度100%,安装户表122只;2016年小城镇、中心村项目综合进度100%;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第二批)综合进度100%,安装户表3118只;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第四批)综合进度85.13%,安装户表1241只。改造农村牲畜圈舍。投入资金93万元,完成2017年上允镇下允村邦蜡村民小组和勐朗镇大平掌村嘎处地两个养殖外迁点农村牲畜养殖圈舍改造项目。改造农村厕所。按照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平均建成2座以上、每个建制村村委会所在地建成1座三类以上公厕的目标,新建和提升改造乡(镇)、村级公共厕所175座,现已完成主体建设35座,其余正在建设中。改造农村炉灶。全县太阳能热水器建设统筹整合实施2000套。

        措施之四

        做好村庄“三清”工作

        管好清洁水源。做好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工作,划分水源地保护区2414个;开展主要河道、库塘等水体清淤治理,实现主要河道、沟渠保洁制度化、常态化;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整治威胁水源地安全污染隐患,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以水源涵养为根本,推进重点区域水源地保护。

        抓好清洁田园。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宣传力度,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循环农业。

        建好清洁家园。强化环境卫生管理,抓好道路日常清扫工作,垃圾日产日清,保障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每个季度进行卫生死角清理,为居民营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止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破坏为重点,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县生态创建稳步实施、污染减排治理不断加强、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县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成效之一

        规范项目管理

        强化新建项目环境管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把审批关;加强辖区内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项目清查,对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的、未批先建的项目,督促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对已经生产的但未履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督促完善验收手续。2017年共审批报告表16个、登记备案238个;推进普洱市重点项目及特色小镇项目环保审批,提前进入项目前期环保审批18个。

        组织开展15家企业排污许可证年检和换证工作;依法开展排污收费工作,审核排污申报登记单位19户;2017年共征缴排污费114.1627万元。

        成效之二

        强化饮用水源保护 加强环境信访调处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对城区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修改完善了《澜沧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和工作措施。环境监察做到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现场检查,并已按要求在南丙河水源保护区设立了警示标示、界桩及隔离栏。经查,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内没有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及时查处环境污染投诉,保障群众切身利益,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本着“热情主动,有诉必应,及时处理,迅速反馈”的原则,妥善处理群众来电来访,切实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2017年,共接到环境信访案件56件,结案56件。信访件中属于噪声23件,大气27件,水6件。信访参与调查处理率为100%,结案率100%。全县未发生等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无因环境事件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

        成效之三

        强化执法监督 严打违法行为

        制定了《澜沧县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领域推广随机抽查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双随机”监管动态信息数据库1个,污染源84家;建立执法人员信息数据库1个,环境执法人员7人。2017年共开展双随机抽查38家次。

        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保障全县环境安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认真组织开展了煤炭行业环境监察、饮用水源地环境执法专项检查、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砖瓦行业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等专项工作。2017年,共开展现场环境执法监察241余次,检查企业241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共27份,限期整改函3份,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份。2017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件。

        成效之四

        加强法制宣传 推进生态创建

        深入企业宣传有关环境环保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结合“6.5”世界环境日宣传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活动共制作宣传横幅5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持续开展绿色创建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全县累计创建绿色学校19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6个、县级7个;创建市级绿色社区2个。

        根据《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3—2020年)》和2017年度创建工作方案的安排,持续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截至2017年12月30日,澜沧累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129个;已申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4个。

        成效之五

        政治农村环境 强化污染治理

        完成了惠民镇芒景村、景迈村糯干村民小组,酒井乡老达保村,糯福乡啊里村老迈寨4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验收工作;组织实施了上允镇上允村老街村民小组和惠民镇芒景村翁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编制了上允镇上允村茶地村民小组、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糯扎渡镇窑房坝村热水塘等4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开展了75个国开行支持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设计;完成了30个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专家审查、报批;完成了国开行项目环境整治项目可研报告修改确认;开展了2017年计划脱贫退出贫困51个自然村寨的污水整治工程,完成概算投资696.7万元。

        2017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澜沧县境内主要地表水南朗河、黑河水质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的要求;澜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城市生活污水300.46万吨。澜沧县三环水泥有限公司3000吨日新型干法窑烟气脱硝实施运行正常,脱硫系统投运99.82%、综合脱销率66.8%,2017年预计可以完成减排目标任务。

        成效之六

        开展环境监测 落实问题整改

        完成重点企业的委托监测和监督性监测;完成全县主要乡(镇)以及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和噪声、降水、两大水系八个支流、水库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监测工作;完成4个乡(镇)的环境大气、环境噪声、地表水、生活饮用水的监测;完成4个乡24个异地安置点饮用水检测分析工作,完成污染减排监督性监测。

        根据云南省环保厅、财政厅通报的结果,澜沧2015年度、2016年度省考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结果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要求整改的21项任务均已按整改要求完成。

        澜沧南朗河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是列入云南省“十二五”期间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的项目,该工程于2016年7月1日签订施工合同,2016年7月10日开工建设,2017年3月底竣工,12月20日通过省环保厅验收。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17年6月30日—7月14进驻普洱,开展为期15天的环境保护督察。期间,澜沧召开了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制定和印发了《澜沧县迎接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暂行规范》和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资料清单,并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