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眼中的普洱教育四十年-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资讯 >> 市政府信息 >> 正文

        赵老师眼中的普洱教育四十年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7日 00:00:00    来源: 普洱日报     编辑:廖智若愚     阅读次数:

        普洱日报讯(记者 廖智若愚) 从一块黑板、一张讲桌到如今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一应俱全;从改革开放前的一声“春雷”,到如今“双一流”大学如火如荼的建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教育设施变得更完善、更先进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第二小学教师赵宝春是土生土长的普洱人,1978年进入宁洱镇第二小学任职,谈起改革开放40年教育的变化,他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我刚工作时,教师是‘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赵宝春用简短的话语描述了当时的教师工作条件,当时上一节课,要写几黑板的字,一节课下来,满头、满脸、满身、满手全是粉笔末。为了节约时间,节省黑板空间,老师们会提前将一些内容写在小黑板上,然后提着小黑板去上课。那时候就连小黑板也少得可怜,一个年级就那么两、三块,常常还要提前排队轮换着用。“现在不一样了,教室里多了电脑、投影仪、电视等设施,还装起了电风扇,粉笔也基本被淘汰,许多学校都换上了新的黑板、用起了中性笔,再也不用排队等小黑板了。”赵宝春笑着说。

        在上世纪70、80年代,赵宝春身边的学生有很多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上不起学或辍学,这让他感到很无奈和难过。1986年,全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孩子又可以重返课堂。“现在好了,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在我市普及,在国家法律的约束下,每个孩子都必须接受教育。”赵宝春欣慰地说。

        普洱学院的前身是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77年开始筹建,1978年10月正式招生,是云南省第一批建立的四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之一。2012年3月29日,经教育部同意在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普洱学院,如今,学校已有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30个。“当时哪能想到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会变成本科院校,而且学校会变得这么大,还有那么多的专业。”说起普洱学院的发展,赵宝春感慨地说。

        在改革开放40年间,赵宝春见证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未来,赵宝春充满信心地说:“希望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为国家的发展事业提供更多优秀的、合格的人才,也希望教育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思茅二小的学生学习绝版木刻版画制作技艺。(本报记者 王承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