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365beat中文版_365防伪码查询系统_365bet最稳定网址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资讯 >> 市政府信息 >> 正文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8日 00:00:00    来源: 普洱日报     编辑:     阅读次数:

        易地搬迁挪穷窝 精准发力拔穷根

        普洱日报讯(通讯员 杨丽萍)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按照“三年计划、两年实施、一年巩固”的安排部署,着力破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难题,在精准对象、因户施策、集中建设、质量监管、产业扶持上狠下功夫,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精准识别对象准

        面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调整,墨江积极适应新政策、新变化、新要求,始终把搬迁对象精准识别放在首要位置,聚焦生态环境较差、生活条件不便、居住偏远分散的贫困山区贫困户,坚持“贫困户申请、村委会初定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定公告”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落实乡(镇)和发改、扶贫等部门的审核责任,有效实现搬迁对象精准识别、惠民政策落实到户,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登记造册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标识,对同步搬迁人口登记造册并录入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动态信息管理平台。最终精准锁定符合搬迁政策条件的对象为5661户24549人。

        因户施策搬得出

        在工程实施中,墨江坚持贫困农户自愿原则,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按照安置意愿宜集则集、宜分则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由农户自主选择搬迁安置方式。集中安置选择交通便利、公共服务完善的区域建设新村聚居点;分散安置采取货币化安置、统规自建、投亲靠友等方式插花式安置。对家庭人口较多且发展前景较好的农户,鼓励预留续建空间、保留发展潜力。对无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的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搬迁对象,通过纳入迁入地供养机构或建设专门住房实行集中安置。2016年——2018年,全县共实施56个集中安置点和26个分散安置点,进城安置127户584人。

        雅邑镇芦山村蒙化寨村民小组有20户80人因山高坡陡、交通闭塞,水资源贫乏被列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点。结合蒙化寨村民小组实际,镇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最终选定地块稳固、地点宽阔、水源丰富、交通便捷、靠近普西公路主干线的安置点作为蒙化组易地搬迁点,为今后蒙化寨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配套建设稳得住

        在安置区的建设上,坚持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环境整洁、宜居舒适的要求,以“保基本、强服务”为重点,统筹发改、扶贫、财政、住建、农科、林业、水务、交通、电力、国土、民宗等部门项目资金,把乡村道路、农村危旧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安置点建设,使搬迁安置区内道路、住房、饮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健全完善,为搬迁群众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既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又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专项投资的建设效益。

        龙坝镇竜宾村河阿村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点共有农户25户10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3户95人。多年来,山体滑坡、交通不便一直制约着河阿组经济发展。项目实施以来整合各类资金544.3万元,新建安居房25间2000平方米,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网络、有活动广场、有公厕、有垃圾收运点。

        质量监管过得硬

        墨江共有集中安置点56个,项目建设涉及前期地勘、规划设计、实施方案批复、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地质灾害评估、项目建设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建设各项审批。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管理制”“五制”要求。县、乡(镇)、村、组分级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以乡(镇)为单位聘请工程质量监理人员,专门负责建筑材料把关、施工质量监管,确保房屋施工质量和安全。县发改局、扶贫办等部门加强联合督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加强对各乡(镇)政策落实、实施进度、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果纳入部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住房质量安全稳固。

        产业引领能致富

        为全面提升搬迁户后续发展产业、发展经济的能力,落实后续产业脱贫帮扶机制,墨江建立脱贫台账,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深入了解分析致贫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帮扶计划,根据搬迁户的实际劳动能力,设计切实可行的产业脱贫思路;同时,将易地扶贫搬迁户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优先享有优惠政策和技术扶持。引导群众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劳动力转移等。通过广开门路,拓展后续脱贫方式,切实改善了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今年1—4月,泗南江镇党委政府通过完善产业布局、加大技能培训、统筹就近就地就业等措施开展创业培训、摩托车维修、橡胶割胶工培训等4期,使15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了就业增收。同时,协调施工单位用工需求,鼓励施工单位聘用当地农户,共聘用当地贫困群众160人次,群众务工月人均收入达4500元。